新闻中心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聚焦> 正文

中国教育报:坚守初心育英才 凝心铸魂办教育

发布时间:2023-06-27 浏览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为我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围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更好肩负起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为谁培养人?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牢记“国之大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和基本原则。

坚持“为党育人”,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党的领导是高校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行、取得伟大成绩的根本保证。高校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学校的指导地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正确认识”的要求,大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多吸“理论之氧”、常补“精神之钙”,将爱党、为党落实到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才能确保高校始终成为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不负党和人民殷切期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为国育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着眼于国家战略需求进行全方位人才培养谋划。一是始终用马克思主义信仰引领青年树立“为人类求解放”的崇高理想,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源源不断地汲取精神动力。二是始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青年,厚植青年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怀,用革命先烈、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自强之星等先进典型带动青年见贤思齐、向上向善。三是始终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激励青年,引导青年正确认识自身的历史责任,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责任转化为现实中为党工作、为国奉献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实现“为党育人”与“为国育才”相统一。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因此,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就是坚持“为人民服务”,是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新时代的教育把“勇担民族复兴大任”作为重要导向之一,并提出“四个服务”方针,体现了实践性和时代性的统一。可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始终围绕着党的中心工作,为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培养有用人才,充分反映了党对教育为人民服务立场的坚持和弘扬。

如何培养人?

努力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夯实工作实效、创新方式方法、用活用好载体,是遵循思想政治工作“三大规律”、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具体体现。

“实起来”:让思想政治工作“有枝有叶”。根基扎得稳,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树才能枝繁叶茂。要贴近学生思想实际,既要看到青年学生具有较强的责任感、使命感,也要警惕新的社会矛盾条件下不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带来的现实影响,以互动式、体验式、启发式等方法倾听学生思想需求,更加有效地答疑解惑。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在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政策资助、朋辈对接、谈话交流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经济纾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要贴近学生成才实际,既要关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人生意义教育和生命价值教育,也要涵盖就业创业教育、科技创新教育,通过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活起来”:让思想政治工作“有情有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朝气蓬勃、思想活跃的年轻人,只有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才能以“情”动人、以“义”感人。一是用优秀的文化塑造人。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寓教育于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文娱活动中。二是用实践的机会锻炼人。探索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重视发挥社会实践基地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生产劳动中的实质效用。三是用鲜活的成就感染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发展成就,新时代十年的历史性变革,青年学生自身生活的显著变化,都是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动案例。

“新起来”:让思想政治工作“有声有色”。“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随着时代变化和实践要求,不断守正创新。做到教育理念创新,认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的历史方位,把握高等教育面临的内涵式发展的新任务,从师生共同体的整体视角激发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做到教育内容创新,把教材内容的说教变为说理,把灌输变为互动,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潜力,讲清楚“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和“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做到工作机制创新,不仅要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更要建立健全统一领导、权责清晰、分工明确、运转有序的工作机制。在互联网时代,仍然需要人机互动和人人互动相结合,做到典型事件有碰撞、理论热点有争鸣、道德价值有共鸣,用良好的工作形象、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影响学生。

谁来培养人?

打造过硬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兢兢业业、甘于奉献、奋发有为,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展开的“排头兵”,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打造过硬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关键。

当好“排头兵”,要磨炼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定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是育人,育人工作从来不是一蹴而就之事。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要有传道者明道、信道的自觉,努力研习经典,坚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时时不忘给自己充电,保持政治定力。沉下心来做事,静下心来做人,把教育学生和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结合起来,坚信圆梦需要时间、成功需要积淀,保持工作定力。思想政治工作者虽然身处不同岗位,但要认识到自己的“责任田”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有保卫阵地的定力。

当好“排头兵”,要激发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动力。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教育人、引导人,更要关心人、帮助人。同样,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也需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在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生活上切实关心,使成员能更好地把精力投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建立和完善相关配套机制,用好岗位聘任、薪酬待遇和考核评价的激励功能,鼓励成员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合理回报,不断健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机制,增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动力。

当好“排头兵”,要培养成为思想政治工作行家里手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在实践中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要提高“脚力”,放下身段走入学生社区、宿舍,密切联系任课教师、行政管理人员,掌握师生思想动向和利益诉求的“第一手资料”。要提高“眼力”,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表现因材施教,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要提高“脑力”,对实际调研和观察的结果进行归纳概括、深入思考,找出学生身上出现某些具体现象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判断和分析。要提高“笔力”,善于在互联网时代与学生进行线上的良好互动交流,及时对各类工作案例进行总结和分析,运用自身笔力书写良好的教育故事。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面对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学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主动适应新形势、总结新模式、拓宽新渠道、开辟新场域,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有抓手、能落地、见实效,凝心聚力开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气象新局面。

(作者系开云官方注册-开云(中国)党委书记李洪波)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2023年6月27日 9版

文章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3-06/27/content_625952.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