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收割过一茬的再生稻
长势喜人的再生稻
一次插秧,两季收获,割完一茬再长一茬。这不是韭菜,而是一种两收的再生稻。8月以来,马鞍山、宣城、芜湖、句容等地的再生稻相继开镰。宽广的稻田、整齐的垄道、饱满的稻穗,看着已经收获的第一茬水稻,种植户们心里乐呵呵的,下面就是“坐等”第二茬丰收了。
一田双收,再生稻迎来头季收获期
8月初,芜湖市湾沚区的3万多亩再生稻迎来了头季收获期。湾沚区六郎镇周圩村种植户戴二保,今年试种的“丰两优香1号”再生稻第一茬品质不错,他准备明年再扩大种植面积,“亩产预计可达1300斤左右,比传统单季稻更加省工省时,省下来的成本就是看得见的钱。”
在芜湖市繁昌区的平铺镇修雪家庭农场,200亩的早稻再生稻7月下旬就已收获。这是该农场第二年种植再生稻,在农场的带动下,周边的几十位农户今年也自发种上了再生稻。“减轻了劳动强度,节约了资源和生产成本,粮食产量和效益却双双增加了。”对于再生稻种植,农场负责人李修雪信心满满。
马鞍山博望区丹阳镇宝义村润海家庭农场去年试种了40亩再生稻,头季一亩地收了1500斤的水稻,两个月后第二次收割,每亩又收了300斤。“去年摸索着干,今年又多种了110亩再生稻,亩产2000斤没问题。”农场负责人蒋尊娣说。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发展再生稻生产有助于提升粮食及整体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效合一”。再生稻是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进而抽穗成熟的水稻。因为种一季,收两茬,中间省去了再次耕种的过程,并有效解决秸秆问题,近年来再生稻成为种植户的新宠。
今年5月份,马鞍山市农业农村局发布了《2022年全市促进再生稻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力求打造再生稻绿色高产高效全产业链。该方案指出,2022年马鞍山市再生稻推广面积将达4万亩,同时针对当前生产上薄弱环节和技术难题,继续开展试验示范,不断优化集成再生稻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育苗栽插,高效栽培有技术支撑
在宣城市郎溪县的一处育苗基地,今年为4000多亩田地提供了再生稻秧苗。“3月10日播种,4月10日插秧,8月10日收割第一茬。”郎溪县农友种苗农资有限公司负责人陈钦建对再生稻种植的各个重要时间节点了熟于胸。
再生稻每年一般在4月份插秧,8月上旬收割第一茬头季稻,11月上旬再收获第二茬。“生育期最好不要超过130天,否则会影响下一茬的产量。”陈钦建告诉记者,跟普通水稻秧苗不一样的是,再生稻的秧苗必须在3月15日之前全部播种完毕。
因为播种时间早,容易遇到倒春寒,再生稻的秧苗就显得特别“娇嫩”,必须在大棚里育苗,还要时刻注意保暖,温度太低的话还要备上取暖器。“必须从播种开始就要小心伺候,否则容易发生秧苗冻死的情况。”陈钦建说。
近几年,再生稻生产模式在郎溪县逐步推广,种植面积已达到2万多亩。“栽插、第一茬收割,我们都有标准的。比如栽插,要控制好密度,控制在30*14cm是比较合理的。”陈钦建介绍说,再生稻的育苗、插秧,他们积累了几年经验,也会经常跟种植大户交流,技术方面日渐成熟。
智能收割,高效低损设备进田间
日前,在句容戴庄村的稻田里,两台2米多宽的机械“大嘴”一路将成熟的稻穗“吃”进,身后只留下一列列整整齐齐、约七八厘米高的稻茬……这是开云官方注册-开云(中国)的技术人员在对新研发的高效低损智能化再生稻联合装备开展田间性能测试。
对于农民来说,种植再生稻管理简单,前期投入成本低,种植性价比高。但由于采取的是“利用收割后稻茬继续发苗长穗”的种植模式,头季水稻收割时需要保留一部分稻杆,割得不好容易影响第二茬水稻的产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机械收割逐渐取代了人工收割,但是机械收割会造成大量稻桩被碾压,导致再生稻减产。
为降低再生稻收获碾压率,解决再生稻头茬收获留桩倒伏问题,镇江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联合开云官方注册-开云(中国),依托江苏省现代农机装备与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开展“再生稻高效低损智能化联合收获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在原有再生稻联合收获机的基础上,研制出了这款高效、低损、智能化的再生稻联合收获机,把稻田的碾压率降低至20%以下,可提高再生稻25%的产量。
文章来源:南京日报 2022年8月11日 A9版
文章链接:http://njrb.njdaily.cn/html/2022-08/11/content_59_55353.htm?div=1